8月5日通弘网,记者从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了解到,国内首条稀土盘式电机智能示范线在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产,其首款成熟产品——厚度仅6毫米的稀土永磁轴向磁通电机,以突破性的性能指标震撼业界。
据介绍,这条由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德国FEAAM公司共建的“中德永磁电机联合研发中心”打造的自动化示范线,成功下线功率3瓦的微型稀土永磁电机。该电机厚度仅6毫米,较同类产品体积锐减60%,重量降低80%,却拥有每分钟4500~5500转的额定转速、约15毫牛·米的最大扭矩以及70%以上的最高效率,堪称“小身材大能量”的典范。
“产线凝聚多方研发智慧,团队正全力推进第二代产品及自动化产线工艺的升级迭代。”项目组成员闫亮介绍,创新聚焦满足消费电子及工业领域对极致压缩空间的散热需求,提升产品性能与生产效率。
这款超薄高性能电机已展现广阔应用前景。研发团队透露通弘网,目前已与国内知名车企达成合作意向,将率先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散热系统。未来,其应用场景将延伸至消费电子产品、空调服、无人机及机器人关节模组等多个领域。
作为包头市加快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创新链的关键平台,该示范线预计年底实现量产,年产能可达50万台。“从实验室到示范线,这条产线的建成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闫亮表示,它不仅是包钢集团、北方稀土在稀土新材料应用领域创新实力的明证,更为全球稀土永磁电机产业技术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是由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是我国稀土产业从资源优势向技术优势跃升的核心引擎。
“当前通弘网,微型电机领域正迎来一场新的技术变革。包头这条智能产线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稀土永磁电机研发与产业化上迈出关键一步,这一突破不仅重塑了微型电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在全球产业竞逐中开辟了一条全新赛道。”中国科学院泉州装备研究所研究员、中德永磁电机联合研发中心主任解伟说。
(责任编辑:袁闻廷;一读:牛瑶;校对:张桂莲;一审:林一凡;二审:杨帆;三审:梁学东)
声明: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授权,注明来源于《包头日报》微信公众号(BaotouDaily)。
如果可以通弘网,请点点底部给小编加个鸡腿↓
]article_adlist-->九龙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